欢迎光临湖北信息港!

当前位置: 首页 > 教育

2040年人口将不足10亿,高考人数不足600万,接下来10年才是重点

从2015年10月第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以生育两个子女的政策”,到2016年1月1日全面二孩政策全面放开,已经过去了整整8年。

在二孩政策全面放开以前,很多地方都有人想尽一切办法生孩子,但是因为政策的原因,很多家庭还没有等到孩子出生,就被强制拉走,孩子连到这个世界的权利都没有。

也正因如此,我国新生儿出生率一直维持在1300万左右。



但是,作为世界上第一人口大国,每年仅仅出生1300万左右的新生儿,绝对是一件比较危险的事,早在1980年,《关于控制我国人口增长问题致全体共产党员共青团员的公开信》就指出,到30年后,特别紧张的人口增长问题可以缓和,也就可以采取不同的人口政策了。

可是到了2010年时,很多专家预言一旦全面放开二胎,中国人口增速将翻倍,因此全面放开二孩政策一推再推。

对此,国家卫计委2014年就曾预测,如果放开单独二胎,则每年出生人数上升100到200万,立即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的4年内,将每年出生2425万人。

事实真的如此吗?



二孩政策没有提高出生率

全面放开二胎政策后,确实如专家预测的那样,出生人口出现了一波顶峰,比如全面放开的2016年,出生人口就达到了1889.4万人,比政策放开前的2015年增加了131万人。

而到了2017年,虽然出生人口有所下降,但是依然达到了1769.7万人,不过比2016年少了119.7万人,而这个数据远比专家预测的2425万人少了很多。

也就是说,某些专家担心的人口暴涨并没有发生,但是能刺激新生儿出生率保持在1800万人,也基本上达到了预期。

可是,让所有人没有想到的是,二孩政策后出生率提升仅仅维持了2年,就开始发生了改变。



2018年,新生儿出生人口再次下滑,比2017年少了243.4万人。

2019年,出生率继续下滑,再次递减了100多万。

2020年,出生率持续下滑,出生人口仅为1203.1,这个数据连放开前的2015年都比不了。

而到了2021年,出生人口更是接近1000万大关,仅为1062万人,人口暴增没有出现的同时,“少子化”问题变得更加严重。

“少子化”带来的后果就是总人口的急速下降,入不敷出。



2040年,中国人口或许只有10亿

据国家统计局发布《中华人民共和国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来看:

2022年我国的死亡人数1041万人,超额死亡率为2.66%,就这还没有计算2022年12 月份的死亡人数。

要知道,去年12月份正是疫情防控全面放开后,全国感染高发之时,死亡人数比往年要多很多,如果加上12月份的死亡人数,那么死亡超额率会更高。

此外,《公报》还透露了一些重要数据:

截止到2022年底,人口增长为负数,比上年末减少了85万人。

简单来说,这句话的意思就是2022年新生儿的出生人口,比死亡人口少了85万人。

如何看待这个问题呢?

要知道,截至2021年末,我国65岁及以上的人口达到了2.02亿,占全国总人口的14.2%。

百分之十四点二是什么概念?

根据1956年联合国《人口老龄化及其社会经济后果》确定的划分标准:

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数量占总人口比例超过7%时,则意味着这个国家或地区进入老龄化。

我国14.2%的老年人口占比,已经超过了划分标准的2倍,意味着我国其实已经进入严重老龄化时期。



而到了2025年,我国60岁以上老人将达到3亿,占比例为百分之二十一,65岁以上老年人比例也将达到百分之13.7,接近深度老龄化社会。

有专家预测,我国将在2027年进入深度老龄化社会,也就是65岁以上老人比例高于百分之15。

除此以外,我们还要面临一个更严峻的问题,就是人口死亡率或将在2040年左右出现“井喷”。

按2025年中国有3亿65岁以上老人来计算,15年后,也就是2040年,这批老人年龄均已超过75岁,很多老人都到了离开的年龄。

所以,2040年后,将有大量老人接连离世。

如果平均按80岁离世来算的话,那么将有3亿的老人在2040年同时离开,相当于人口直接缩减了3亿多人,届时我国人口可能只有不到10亿人。

更重要的是,老龄化和少子化带来的远不止这些。

“少子化”让养老保障变得更加严峻

什么是少子化呢?

根据数据统计划分,0-14岁年龄段的人口占比决定了一个国家是不是少子化,具体如下:

1、0~14岁人口占总人口的比例在15%以下,为超少子化;
2、15%~18%,为严重少子化;18%~20%,为少子化;
3、20%~23%,为正常;23%~30%,为多子化;
4、30%~40%,为严重多子化;
5、40%以上,为超多子化。

而我国0-14岁人口约为25338万人,占总人口的17.95%,属于少子化下限的警戒线边缘。

导致这种情况最直接的原因就是老龄化和年轻人不想生。

这组数据是第七次人口普查详细数据,从数据上可以看出,目前占比最大的年龄段为81-85岁的人,为2.038亿。

这也就是上面所说的老龄化严峻的问题,虽然他们人口基数占比最多,但是也是最明确不能生育的一代人。

而51-80岁的人,想要为出生率做贡献也是身不由己,41-50岁的一代人,大都已经升级为爷爷和奶奶,想生也是不可能了。



而对于36-40岁的人来说,家庭组成基本都已经成型,再生育的少之又少,所以,生育的主力军只能靠20岁至35岁的一批人。

但是,21-35岁年龄段的人并不是每个人都可以生育,只有一对男女才能繁衍后代,所以,只能按照20-35岁的女性来计算。

而21-35岁年龄段的女性为7800多万人,也就是说,如果每个女性生育一个孩子,人口就会多出7895万人。

可是,这个年龄段的人思想转变了。

我国的抽样数据表明,40岁以前未婚的女性差不多也有15%,且比例在快速增加!

这就意味着,在11-25岁这个年龄段的男性,将有30%左右是无法结婚的,这也是我国少子化最重要的一个原因。

导致这种现象的主要原因就是,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晚,不想生,从而导致出生人口大幅度降低,甚至已经下跌到比死亡人口多的位置。

2022年9月20日,国家卫健委在新闻发布会上表示:

预计2035年左右,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突破4亿,在总人口中的占比将超过30%,进入重度老龄化阶段。

所以,在接下来的20年里,我们面临最大的问题,就是老龄化问题,而老龄化最严峻的就是养老问题。

在安联集团最新一期关于中国《人口结构变化报告》中显示,中国的退休人口与劳动年龄人口的比例约为23:100。

这也代表着,五个劳动人员要共同担负起一个老人的养老任务。

可是,这五个人不仅仅是养老人这么简单,他们也有家庭,也有孩子,可以说,接下来养老问题将要面临严峻的考验。

社科院曾经在《中国养老金精算报告2019-2050》中做出预测:

到2035年,我国的养老金结余为0。

什么意思呢?

简单来讲,我国养老金实行的是“现收现付制”,就是利用收取劳动人口的钱,拿给老年人花。

现在的年轻人结婚晚,不想生,从而导致出生人口大幅度降低,到2035年之后,缴纳养老金的年轻人也越来越少。

交钱的年轻人越来越少,领钱的老年人越来越多,养老压力就越大。

为了应对这个问题,2021年延迟退休政策就被正式写入“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



目前我国的山东省、江苏省已经试点延迟退休了。

其他多个省市也已经完成了延迟退休意见征求工作,正在制定延迟退休试行办法。

未来极有可能将退休年龄延迟到:女性60岁,男性65岁。

在出生率没有显著提高的前提下,如果不延长退休年龄,人口老龄化的直接后果就是劳动力萎缩。

这将造成总产量锐减,除非生产力有所提高。



所以,我们也开始推进延迟退休的政策,目的就是缓解因老龄化产生的潜在风险。

依照联合国标准,假定所有劳动力在65岁退休,生产力不变的情况下,未来几年内,人口老龄化也将导致国家经济减速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

所以,应对老龄化的第一个政策,就是延迟退休,将有劳动力的老年人留在岗位上,创造剩余价值。

其实这也是无奈之举。

而少子化带来的另外一个严峻问题就是,参加高考的人数骤减。

2022年新生儿或仅有不到600万人参加高考

根据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2022年新生儿出生人口已经跌破了1000万大关,只有956万人,这也就预示着,到2040年时,能参加高考的学生,可能连600万人都不到,这一点从近期幼儿园出现“招生荒”就能看的出来。

从2012年到2022年,每年报名高考的人数稳定在1000万上下,这个数据和出生率息息相关,比如出生人口在1700万时,能报考高考的人数只有1000万人,占比58.8%。



生育人口的变化,直接影响着基础教育生源的走向,按照6岁的入学门槛,2016年、2017年出生的孩子眼下正进入正是入读小学的时段,集中出现的入学青少年,让广州、大连、长春等多个大中城市发出了2023年秋季义务教育入学的“学位预警”。

相比于已经表现出的基础教育影响,人口变动对高等教育的影响同样让人关注,在过去的11年中,我国每年参加高考的人数稳定在1000万上下。

可是自2018年开始,同年的高考报名数和出生人口数比例开始大幅缩小,彼时两者差距缩至548万,到2019年缩至434万,直至2020年缩至129万。

而2021年开始,出生人口数量开始低于同年高考报名人数,当年高考报名1078万,出生人数1062万,二者“逆差”达到16万。

到2022年,高考报名人数升至1193万,出生人数却降至956万,逆差进一步提高到237万

换言之,一年内高考报名人数和出生人口数的“逆差”,翻了13.8倍。

据教育部去年9月发布的《2021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我国共有高等学校3012所,其中普通本科学校比上年减少11所。

届时,下至幼儿园,中至中小学,上至高等学校,都将面临生源短缺的问题,其中不能满足社会人才需求,效能低下,办学质量较差的学校,更大概率会首先陷入“生源危机”。



接下来10年才是重点

基于出生率连年递减及老龄化问题,接下来的10年间,或许是国家面临最大的挑战,而对于寻常老百姓来说,这几点更是关系到每个人的利益。

1、房价将回归本真

据资料显示,目前中国所拥有的房子已经够40亿人口居住。

而我国只有14亿人口,平均到每个人身上的话,每个人至少能有3套房子,当然,这个是平均以后得来的。

但是,到了2040年以后,人口基数出现下滑,房子就会出现更富裕的情况,平均每个人将近4套房子。

等一部分老人离开后,他们的房子想卖也卖不出去,因为别人也在为手里的房子发愁。

要知道,“十四五”期间,关于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就有提到,将“推进房地产税立法,健全地方税体系,逐步扩大地方税政管理权。”

也就是说,房产税很可能即将实施,届时手上有多套房子的人,需要缴纳额外的一笔税收。

而到了2040年时,一个人拥有多套房就变成了烫手的芋头,多出来的房子就会变成子女的压力。

更可悲的是,那个时期就算便宜卖了,也不一定有人愿意买。

因此,到了那时,房子的空置率很高的前提下,年轻人还可能承受更多的负担。

2、墓地供不应求

深度老龄化带来最大的一个问题,也是人们不愿意发生的事情,就是老人的接连离开。

到了2040年以后,人口基数最大的八零九零一代人都要迈入55岁以上的行列,此时他们人口基数占比也很大的父辈们,都到了人生末年。

预计到那时,死亡人数可能达到2000-3000万左右,平均每天死亡7万,甚至不到1秒就有一个人离开。

因此,就需要大量的墓地来埋葬这些人。



可是,这不是一亩两亩地的事,按照一个坟墓1平方来算,每天需要7万亩地来埋葬死去的人,这显然是不可能的。

因此,海葬或者树葬届时将会成为主要的埋葬方式。

当然,海葬和树葬都能给子女节省一大笔钱,毕竟一个墓地好一点的要百万,差一点的也要十几万。

更重要的是,死后不占用土地,也算是做到生不带、来死不带去。

结语

少子化和老龄化在同一时间点出现,对于我们来说其实是一件非常危险的事,但是以目前的情况来看,这种危险的事并不能避免。

不过对于拥有5000多年历史的中国来说,这种情况并不会造成太大的动荡,毕竟我们经历过比这更严峻的考验,都化险为夷的挺过来了。

而接下来的10年,作为我们来说,更要小心谨慎的做出一些选择,尤其是人生3大件:买房、结婚、生子。

有时候观望和冷静,就能让自己避免一场灾难。

不过有悲就有喜,少子化带来的另外一个好处就是,以后的孩子很可能都会被迫成为大学生,毕竟大学宁愿降低录取标准,也不愿意让凳子空着。

不好的是,这些都是无奈之举,您说是吗?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湖北信息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湖北信息港 hb.zj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