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信息港!

当前位置: 首页 > 汽车

汽车智能化下半场 软件和芯片或成车企软肋

12月初,某车企用户反馈了其车机频繁断网、重启、各种障碍代码随机出现的问题,甚至黑屏,导致车辆无法正常使用;就在上周,造车新势力车企发表官方声明称,部分用户基本信息和车辆销售信息数据被黑客窃取,黑客向该造车新势力勒索,给车企和用户带来非常严重的影响。

汽车智能化下半场 软件和芯片或成车企软肋

以上事件不得不让人深刻反思,虽然我国已经在汽车电动化方面站到了全球领先的位置,但在汽车智能化、数据安全和芯片等方面仍存在巨大挑战。如今全球汽车行业正在经历百年难遇的变革期,如果说电动化是这场变革的上半场,那么智能化就是下半场,软件和芯片也将成为企业发展至关重要的组成部分。

警惕汽车软件缺陷拖后腿

在12月16日举办的全球智能汽车产业峰会上,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理事长陈清泰公开表示:“电动化只是这场汽车革命的序幕。最终实现智能汽车、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的协同融合,才是下一步的努力方向,也是下一步竞争的焦点。”

我们都知道,与传统汽车相比,智能汽车发生了很大的改变,正在由一个纯机械产品转化为一个由数据决定体验、软件定义产品的移动智能终端,而汽车智能化是一项十分复杂的系统工程,是多种技术和产业的融合。

在软件定义汽车时代,从新能源汽车的电池、电机到智能化涉及的软件系统、芯片、传感器、云控平台等都面临重构,也成为汽车供应链的重要组成部分。尤其是软件和芯片是重中之重,而这两项目前是我国汽车行业的薄弱环节,面临着较大的“卡脖子”问题。

而在汽车“新四化”趋势下,汽车产品的潜在隐患从传统的机械系统、电子电气零部件等常见问题升级到智能座舱和智能辅助驾驶方面,越来越多的软件问题随之而来。因软件引发的汽车质量安全问题更是频发。

根据某机构发布的《2022年中国汽车产品质量表现研究(AQR)》显示,随着汽车智能化进程不断推进,软硬件都开始影响智能汽车产品质量,而影响新能源汽车质量下滑的原因主要是驾驶系统和智能车机系统,新能源汽车在这两个部分更容易出现集中故障。

汽车智能化下半场 软件和芯片或成车企软肋

其中,智能车机死机和卡顿问题便是“顽疾”之一,而这两个问题连续三年排名故障榜前两位,并且用户选择比例逐年上升,在2022年分别达到11.67%和10.00%;信号差、系统功能少、语音误唤醒、屏幕发烫等二级维度的用户选择率也显著增加。

其实,软件问题一直都是困扰车企的难题。据悉,在电子电气架构演进中表现激进的特斯拉,在诠释“软件定义汽车”的同时,近年来却频繁曝出车机系统在车辆行驶中出现故障(无反应或白屏)的新闻。

此前也有报道称,特斯拉曾宣布在全球召回13.5万辆2012年至2018年期间生产的Model S(配置|询价)和2016年至2018年期间生产的Model X(配置|询价),召回原因就是这些车辆的触摸屏系统存在问题,可能导致摄像头图像消失,挡风玻璃除雾和除霜系统失灵,从而降低司机在恶劣天气下的能见度,给行车带来安全隐患。

无独有偶,前不久,大众ID。系列大部分车主都遭遇了车机频繁断网,各种故障码随机出现,导航以及CarPlay功能不能使用,娱乐系统不能正常播放,车机频繁重启、大小屏幕双黑等问题,更有甚者是部分车辆通电后全车故障码爆出,车辆无法启动,无法行驶等。

车机系统问题就连大众高层也曾在公开场合承认,大众的软件能力一直是短板,因为该问题导致保时捷纯电Macan的亮相时间被推迟至2024年,另外Mk8高尔夫、Cupra、斯柯达等电动汽车的MIB3信息娱乐系统也出了问题,给大众带来严重的负面影响,官方也承诺在未来两年将持续更新车机系统,解决短板难题。

汽车智能化下半场 软件和芯片或成车企软肋

此外,汽车软件问题除了出现在车机系统使用上,还给驾驶系统带来很大影响。以特斯拉为例,有博主爆料称,朋友驾驶特斯拉Model Y(配置|询价)在高速路上使用了L2自动辅助驾驶续航,期间想听歌,但在操作过程中车机系统却出现卡屏现象,车主轻踩刹车想要退出自动辅助驾驶模式,但整个过程出现了反应迟钝时间,过了3-5秒刹车系统才介入。

对此,博主也披露了特斯拉方面给出的回应。特斯拉方面推测此次事件的原因可能跟最新版本的程序问题有关,当车辆黑屏重启阶段,有监测到动能回收固件有报错异常,从而导致车主体感上觉得刹车有延迟滞后,因此导致了上述现象,这也是特斯拉罕见地向外界表明车辆确实存在问题。

平心而论,不论是造车新势力还是传统车企,亦或是聚焦自动驾驶的科技公司,都难免会遇到智能座舱人机交互、自动驾驶软件、算法、地图等方面的问题,而软件给汽车消费者带来的困扰还不止于此。

今年年初,有多名消费者投诉车辆在门店保养升级后,续航里程严重缩水。有分析称,该企业的4S店通过升级改写电池管理系统(BMS),锁定了电池电量系统级芯片(SOC),从而重新定义了动力电池的电压范围,以限制其充电量和用电量。

据了解,这种通过改写BMS车辆参数的情况较为常见,比如特斯拉、广汽丰田、上汽荣威等部分品牌的车型都有过类似的问题曝光,车企如此做一方面为了保障动力电池安全,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也折射出汽车软件方面的漏洞问题,而这种现象就反馈在汽车软件方面。

对此行业人士表示,智能网联汽车尚处于发展初期,行业正在探索电子电气架构的演进阶段,与之相关的软件开发必然会存在应用时间短,尚不完善的问题,当然也难免会存在一些尚未发现的系统漏洞。未来当汽车越来越多地接入互联网,与外界的信息交互功能加强,也存在被不法分子恶意攻击的可能性。

汽车智能化下半场 软件和芯片或成车企软肋

就拿蔚来的上周用户数据被窃事件来说,智能电动汽车的数据安全风险与日俱增,数据安全问题已经成为汽车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国内外车企的高度重视,很多车企也在开发与车型适配的一些安全技术,确保车辆数量绝对性安全。同时也警示行业,提升智能汽车数据安全至关重要。

因此,汽车软件安全是制约新能源汽车发展的一大要素,值得各行业重视,而中国车企在这方面的短板也很明显,要想在智能汽车时代继续超越,保障汽车软件安全至关重要。

芯片“卡脖子”难题亟待解决

除了汽车软件,芯片也是汽车行业要亟待解决的另外一个难题。据英特尔CEO帕特基辛格曾公开表示,到2030年,芯片成本将占高端汽车物料清单(BOM)的20%以上,比2019年的4%增长5倍。另外,德勤预测,2030年,汽车软件成本占整车BOM的比重将从不到10%增长至50%的水平。

由此可见,未来芯片在汽车上起到至关重要作用,不过芯片也是我国汽车产业的薄弱环节。目前在芯片领域,全球竞争格局已经基本形成,欧、美、日、韩等掌握着汽车芯片整个价值链,而我国在这方面十分欠缺。但是,汽车智能化时代的到来,导致我国汽车芯片存在巨大的需求缺口,解决芯片难题势在必行。

中国电动汽车百人会副理事长兼秘书长张永伟曾表示,2022年,我国汽车智能化渗透率超过了30%,2030年这个比例将会达到70%。从智能化的普及速度判断,我国汽车芯片需求将出现爆发式增长。到2030年,我国汽车芯片市场规模约达300亿美元,需求量在1000亿-1200亿颗/年。

汽车智能化下半场 软件和芯片或成车企软肋

因此,在芯片短缺和需求双重挑战下,汽车行业人士呼吁联袂攻坚“卡脖子”难题。目前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渗透率快速提升,而芯片短缺问题正在成为中国汽车行业面临的痛点,面对如此大的数字缺口,中国企业是该拿出一些行动了。

行业数据显示,国内汽车芯片主要依赖进口,国产芯片的供给率不足10%,最低的不足1%。换句话说,每辆车所需的芯片90%以上都靠进口,尤其是汽车智能芯片对国外依赖很高。当然,除了芯片供给率较低、亟待摆脱进口依赖外,国内汽车芯片全产业链也面临着很多短板。比如在汽车芯片整个价值链中,最高端的核心芯片96%的EDA掌握在美国公司手中,而核心汽车芯片IP中,欧洲和美国共占据95%的市场份额。

另外,在制造代工领域,中国汽车芯片也仍然存在短板,虽然国内有14纳米以上的制程工艺,但更先进的制程依然欠缺。而且相关从业人员的缺口也很大,人才短缺会严重影响芯片行业的技术突破和产业推进,所以需要尽快解决这一问题。

在面临技术难题、人才短缺等诸多挑战的同时,汽车芯片市场的规模却与日俱增,即便是未来汽车电子电气架构向集中式方向发展,但所需芯片对性能的要求会越来越高,尤其是对算力要求会非常高。

所以,随着新能源车数量增长,国内汽车企业对进口芯片的需求量会更大,未来出现芯片瓶颈的概率也会越来越高。

那么,面临诸多挑战背后,中国汽车芯片行业如何破局前行?

首先,国内新能源汽车对芯片的需求量激增已经成为不争的事实,想要摆脱对进口芯片的依赖,就需要加大芯片国产化的研发力度。

换句话来说,汽车芯片自主化是面向未来的高端车载芯片产品的趋势,企业通过面向智能电动汽车核心域控打造的高性能、高安全的芯片产品。从长远来看,芯片国产化大门打开之后,国产化芯片是否能真正抓住市场才是最重要的。

汽车智能化下半场 软件和芯片或成车企软肋

此前,工信部在汽车芯片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建立汽车和零部件企业与芯片厂商的直接沟通渠道,针对性地解决汽车产业的缺芯问题,并且编制了汽车半导体供需对接手册,指导车企的应用验证。

其次,要提升全产业链的技术。目前我国在汽车芯片领域的各方面都需要实现技术突破,包括设计、制造、软件、设备和材料等。

在国际竞争和市场需求下,自主企业承担着重要的角色,国产芯片在性价比、供应链、售后支持和研发进度以及本土化适应性有很大优势,所有加强国产芯片上车也成为一个新的选择。

据了解,目前中国企业的汽车芯片产品基本覆盖所有汽车芯片种类,只不过装配率并不是很高,如果后续技术和产能等方面得到有效解决,会有更多国产芯片上车,市占率也会越来越高,这也将成为一个新的解决方案。

不过,行业专家也表示,我国目前在先进产能方面还面临着挑战,但可优先保障28纳米和40纳米等制程工艺成熟的产能,这也是汽车芯片最需要、最适合的产能,也是我国有基础扩大的产能,所以既要提升技术,也要增加芯片供给。

另外,攻克技术短板后,我国芯片也该建立检测认证体系,推动芯片向规模化转型。有了完善的认证提下,国产芯片就会得到更多应用,这也是推动汽车产业转型的战略性选择,可以帮助芯片产业在应用中迭代、完善,也可以帮助整车企业建立自己的产能备选。

所以,未来会有更多的自主品牌汽车采用国产芯片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同时企业也要推动芯片行业整合,目前国内多而散的问题不利于我国芯片竞争力的提升。

汽车智能化下半场 软件和芯片或成车企软肋

此外,推动国产汽车芯片的发展还需要多元化商业模式,从企业竞争来看,设计和制造一体化的模式最有竞争力,同时国家还要加强各种扶持政策的力度,让研发型企业有稳定的投入机制,同时培育紧缺人才也是支持芯片企业发展的重要保障。

因此,在新的机遇下,我国汽车芯片优秀企业有望借行业景气周期与国产替代共振迅速崛起,缩短在各领域的主要差距并不断提升自主率。

小结:进入智能汽车时代,软件问题会越来越多,也相对复杂,并且各企业电子电气架构不同,复杂程度也不尽相同,所以当汽车软件和自动驾驶成为汽车行业关键技术后,如何卡位软件定义汽车成为车企的重要课题。另外,未来智能汽车的发展对芯片的需求同样迫切,怎样冲破现有竞争格局,解决芯片卡脖子也是国内车企亟待解决的问题,更是当务之急。

(责编:刘丽丽)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湖北信息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5 by 湖北信息港 hb.zj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