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此前发布的《Z世代营养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年轻人正成为当下养生消费的主力军,18岁—35岁的年轻消费人群占健康养生消费人群的83.7%。据CBNData《年轻人养生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在“90后”消费人群中,高达97%的受访者在生活中有意识地进行健康养生。
他们有的熬最晚的夜,敷着最贵的面膜;有的家里摆满保温杯、泡脚桶、按摩仪;有的一天要吃下一瓶盖的“小药丸”……年轻人虽然重复着不那么健康的生活作息,但又希望通过中医、运动、食补等方式保持身心健康。养生不再是中老年人的专属,年轻人的养生需求也越来越旺盛。
年轻人为何如此“上头”?
“只要不体检,我就很健康”“我看材料都没有那么认真过”……手中的体检报告成为打响年轻人养生的“第一枪”。
在收到体检报告前,龚女士就已经接到医院打来的电话。“自己去体检的时候感觉没什么问题,平时生活也很健康,但当对方说出问题时脑袋还是‘嗡’了一下。”龚女士说,平时大大咧咧、从不把健康问题放在心上的她,挂了电话后便立刻上网查询相关典型特征,一个体检报告让自己提心吊胆了一整天。在此之前,龚女士便已经是养生群体的一员——每晚泡脚,空闲时会去按摩,尤其喜欢肩颈和头部按摩。体检报告暴露出身体“红灯”后,龚女士在手机上设置了几个定时闹钟,提醒自己不要在工作繁忙之余忘记喝水,同时搭配枸杞、菊花、西洋参等。龚女士偶尔还会去健身,每次健身结束都觉得自己更健康了。
岁月逝去所带来的焦虑,在一定程度上也促使当代年轻人在养生话题上“质疑长辈”“理解长辈”“成为长辈”。他们在享受年龄带来的“红利”时,也最先感受到岁月的逝去。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31岁的李阳明显感觉自己的体力不如前些年了,睡眠质量变差了,脱发问题也越来越严重。吃褪黑素、练八段锦、热衷推拿和拔罐,早年间让他嗤之以鼻的“老派”行为,逐渐成了他的日常。对此,李阳说:“人人都知道要保重身体,无法改变目前的生活状态和习惯时,便只能寄希望于养生,以此来获取一些心理慰藉。”
应该如何健康养生?
网络时代为个体提供更多共情渠道,“早八打工人”“脆皮大学生”等话题在社交媒体上传播,很多年轻人都难免“入圈”。养生成为更多年轻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甚至形成一股潮流。
当下,越来越多商家抓住年轻人的痛点,主打“0糖0卡”健康理念,推出五花八门的产品。从无糖饮料到减脂健康餐,“养生食补”催生出火热的消费市场。
每个工作日的清晨,刘晚宁走进办公室时都会顺手烧水。伴随着热水器“叮”的一声,刘晚宁掏出包里的“健康药”。他口中的“健康药”主要是维生素B、C、E,隔天还会喝一包枸杞原浆,上火时则会加几颗板蓝根。“我在熬夜的时候,就经常会吃‘健康药’,主打一个食补疗法。”刘晚宁说。
年轻人热衷养生是“努力自救”还是“跟风焦虑”?从事中医行业15年的应嘉伟认为,养生的出现代表年轻人对传统中医文化的认同,是一个良好的趋势,但是普遍存在理解不够的问题。养生是有一套科学、系统的中医理论知识做指导,现在越来越多“中医+”产品出现,其初衷是为了树立文化自信、弘扬传统中医文化,只有获得更多年轻人的认可,才能更好地推广和普及中医药文化,“要警惕不少打着中医名号贪图牟利的伪中医产品,在推广的时候容易起到反作用。在选择这些产品时,最好有相关专业医师的指导。”
应嘉伟表示,养生从中医角度来看,讲究的是天人合一,要顺应自然规律,敬畏天地、顺应四时。例如,不吃反季节食物,夏天不吃火锅,冬天不吃冷饮,早睡早起不熬夜。“有时候,要多听听家里长辈的建议,他们都是在日常生活中长期观察总结出来的,也是最适合年轻人的。”应嘉伟说。
记者方圆报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