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湖北信息港!

当前位置: 首页 > 文化

“浦”下身子干实事,“江”我点亮暖民心

 

河南省鹤壁市城乡一体化示范区古城街道浦江社区成立于2021年,下辖8个居民小区,常住人口7780余人,现有社区干部8人。新社区、新小区,社区存在邻里关系疏离、居民公共参与感不强等问题的同时,也面临着工作人员不足、开展活动专业性不强、服务经费紧张等问题。

如何破解?两年来,浦江社区坚持党建引领,从“共建”入手,从“共治”着力,从“共享”落脚,积极探索“1153”社区治理合伙人工作模式,构建了资源共享、优势互补、联合共建的良好格局,走出了一条从敞开大门把社会资源“请进来”到资源“主动融入社区”之路,实现了社区治理从“我”到“我们”的转变。

“1”:以群众满意为目标,当好群众贴心人

社区工作上面千条线、底下一根针。做好社区工作,就要站在群众的角度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这就需要社区工作者真正把群众的烦心事放在心上,用心用情去化解矛盾,让社区更加和谐,邻里之间更加融洽。

自浦江社区成立以来,从基础设施的建设到精神文化生活的丰富,从群众服务平台的打造到社区治理模式的探索,从畅通居民诉求渠道到主动上门为群众解决问题,社区始终以群众满意为标尺、以为民造福为目标,走街串巷看民情、访民生、通民意,时常聆听群众的家长里短,聆听群众倾诉的烦心事、操心事,为他们出主意、帮他们解难题,想方设法地将问题解决,把居民的事当成自己的事,全心全意当好人民群众的勤务员,让群众话有处说、事有人办,当好群众贴心人。

“1”:融活一个阵地,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

浦江社区共有1500余平方米的服务阵地,本着“办公场所最小化、服务场所最大化、服务质量最优化”的原则,建设社区新时代文明实践站,打造一站式便民服务大厅,实现常规业务“全员能办、一人通办,一窗受理,全科服务”模式。同时,在保留社区80平方米办公用地的基础上,将其余集约空间全部用到群众娱乐活动、为民服务上。

目前,社区共有党建展厅、淇河书屋、舞蹈室、书画室、非遗室等10多个功能室,实现一地多用,功能多元化,架起服务群众连心桥,全方位满足群众多样化需求。

“5”:建立五大合伙人模式,构建社区共建共同体

社区按照“群众需要什么、我们就做什么”的原则,利用“公益+低偿+市场”的运作模式,全方位吸纳企事业单位、爱心商家、社会组织、公益平台、居民骨干、热心志愿者等多元主体合伙,围绕社区“发展、治理、服务”三大主题建立亲密“伙伴关系”,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1. 空间换资源的“公益合伙人”模式。社区作为服务驻地,结合社区服务的短板不足和群众需求等情况,有针对性地寻找合作载体,以公共空间换资源的方式,吸引合伙人入驻并开展公益服务。这样一来,既按照居民需求提供了专业化的公益服务,也让合伙人通过公益合作的方式宣传了自己的品牌。

浦江社区以打造“活泼有趣的城市文化”为契机,先后引入逸凡书法、吴氏面塑、新星国际形体模特、鑫艺拉丁舞、象玛艺术、坚果科学实验室6家机构合伙人,把党群服务中心剩余空间打造成非遗馆、书法室等多个功能室,为居民提供品质化的生活服务。

2. 联合共建的“部门合伙人”模式。该合伙方式的典型表现是社区与有目标任务的单位、履行社会责任的企业、学校等开展合作共建,合伙人之间具有天然资源输出与资源输入的互补性,社区居民成为联合共建获利者。

在实际工作中,浦江社区邀请组织、宣传、教育、社会事业、卫生、公安、司法、消防、电力、水务等10余个职能部门,建立“党建联建和结对共建合伙人”关系,通过社区联建、志愿联做、帮扶联手,构建区域联合党委“引领圈”。同时,建立群众需求清单、党建资源清单、服务项目清单“三张清单”,双向认领、双向服务,打破条块分割,靶向解决居民诉求,提高群众满意度。

3. 资金支持的“项目合伙人”模式。坚持需求导向、问题导向,利用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通过开发设计符合购买方要求的服务项目,经专家评审、购买方同意的,成为社区项目合伙人,开展有针对性地服务工作,为居民提供更具品质的专业化、个性化、定制化社区服务。

2023年,示范区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益淇行”公益服务项目。该项目以群众实际需求为导向,以不同形式参与社区治理,精心策划一系列有针对性的社区服务。比如,利用暑假,为解决双职工家庭子女“看护难”问题,“益淇行”公益服务项目在浦江社区连续两年组织开展了四期夏令营活动,共有约150名孩子参加。此外,“益淇行”项目还会利用节日节庆,定期在社区开展兴趣课堂、心理咨询、历史文化活动、社区第一课、家长课堂、便民进社区等一系列公益活动,满足群众多元服务需求。

4. 市场主导的“商企合伙人”模式。面对老龄化、空巢化带来的养老难题,浦江社区坚持以实际需求为导向,聚焦老年人居家养老、就医用药等急难愁盼问题,引入社会养老组织成为“合伙人”,因地制宜推行“居家+社区+机构”嵌入式养老新模式,通过与街道、市中医院及北京医疗资源共建三级医疗康复保障体系,引进国内先进认知症障碍训练设备及药食同源健康管理服务,全面构建不离家门、不离社区、不离亲情、不离中心“四不离”颐养、康养、医养相结合的养老服务体系。社区二楼的古城街道综合养老服务中心设置了托养室、评估室、棋牌室、康复室、社区食堂、适老化健康用品商超等多个功能区,为老年人提供家门口的多元化、全方位、专业化的为老、助老服务。自今年8月份运营以来,先后开展“我们的节日”、健康宣教、志愿服务等活动20余场次,每天在中心康复锻炼、娱乐休闲的活力老人达30余人次,开设声乐、绘画等老年大学课程,社区食堂每天中午就餐人数达100余人次,餐厅储值会员近800人,基本满足辖区居民的多元化养老服务需求,各项服务得到了广泛认可。

5. 自治共享的“居民合伙人”模式。浦江社区以党建为引领,成立网格长—楼栋长—单元长—庭户长四级组织架构,让党组织的神经末梢连接到每个单元、楼栋、家庭;联动党员、志愿者、退役军人等社区资源,设置党员服务岗,“按图索骥”“点对点”联系服务群众;吸纳社区里的中青年党员、教师、律师、医务工作者等资源,担任社区政策宣讲员、技能培训员、法律明白人、公益服务员等,参与社区治理,开展关心关爱、移风易俗、普法维权、化解纠纷、扶贫济困等服务。根据群众特长、意向,组建3支志愿服务队伍,通过热线、微信群搭建“响应式”志愿服务平台,开展义诊、文明宣传、平安巡查、楼院清洁等“响应式”志愿服务160余次,解决停车难、施工多、物业管理不到位等民生问题128起,群团共建共治共享、社区问题共商共治共解充分彰显。

“3”:做好“三化”服务,打造和谐宜居新社区

有了场所和资源,如何调动群众积极性,主动参与到社区活动中来,打造融洽邻里关系,构建和谐社区?浦江社区坚持“初心、诚心、尽心”为民服务工作理念,充分考虑社区群众需求,全力做好场所开放化、服务常态化、活动多样化“三化”服务,让居民享受到更方便、快捷的社区服务。

1. 场所开放化。浦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全年365天开放,在常规工作时间的基础上,灵活延长服务时间,采取“白+黑”“5+2”的服务模式,24小时值班,无论早晚,群众都能随时进出社区。通过“超长待机”,满足群众的不同时间段的服务需求。

2. 服务常态化。在春节、端午、重阳、元旦等中华传统节日期间开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联合医疗机构,每月开展1次健康体检进小区活动,免费为群众做心电图、CT检查等;制定社区周文化活动计划,实现小活动天天有、大活动月月有、重大系列活动年年有。

3. 活动多样化。针对“一老一小一青壮”,开展有针对性的专业服务。在“一老”方面,建立老年课堂,开设声乐、舞蹈、烘焙、摄影、绘画、书法等兴趣班,让老年人的生活丰富多彩;在“一小”方面,开展合唱比赛、“校社艺术节”、诗歌朗诵、全民阅读、学雷锋志愿行、书法大赛、象棋比赛、睦邻集市等多层次、多形式文化活动,并开设素质提升、安全教育、家庭教育、心理辅导等课程。在“一青壮”方面,围绕技能提升、创业就业等方面,及时发布辖区企业用工信息,提供育婴师、保育员、家政等培训,开设家长课堂,培养智慧父母,让居民不出社区,就能接触或享受便捷、高效、品质的服务。

通过“1153”合伙人社区治理模式,如今的浦江社区党群服务中心,犹如一个大型“会客厅”,一片欢声笑语。群众无论有没有业务要办理,都习惯性地到党群服务中心走一走、看一看、坐一坐。社区“朋友圈”越来越广,统筹资源的能力越来越强,主动上门成为“合伙人”的社会资源也越来越多。目前,社区服务已吸纳各类合伙人20多家,开展活动128次,服务周边群众达1.5万人次,真正实现了社区资源聚起来、社区群众动起来、社区阵地活起来。

(王凤侠)

本文来源于网络,不代表湖北信息港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我要收藏
0个赞
转发到:
阿里云服务器
Copyright 2003-2024 by 湖北信息港 hb.zjxxinw.cn All Right Reserved.   版权所有
关注我们: